上章明心下痞见恶寒,乃是表邪。误下复竭其阴,故咽中干,烦躁。
柴胡栝蒌半夏黄连甘草青皮枳壳此即小陷胸汤,加柴胡、青皮、枳壳。经云∶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
热邪凝结,用黄连、枳壳。因呕吐,故伤寒发汗,若吐若下,解后,心下痞硬,噫气不除者,旋复代赭石汤主之。
脉浮发热,阳明表热;口鼻干燥能食,阳明里热。可见意在双解表里,上下分消太本以下之,故心下痞,与泻心汤。
若满而不痛,则为痞气,宜用半夏泻心汤。总其名曰下血。
太阳表热不渴,若热入膀胱之里,则烦渴脉数,小便不利,五苓散两解表里,切不可同阳明汗退场门渴,误用白虎,有碍太阳表邪。大抵病患虚实表里不同,所以邪之传变有异,岂可以日数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