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]主治腰尻疼痛,膊重不能举,及前阴肿痛,偏正头痛,脊背拘急, 暴咳喘促,足□肿不得履地等证。 当外侧之骨,名曰高骨,一名锐骨,亦名踝骨。
[14]从上脘上行,在两岐骨下二寸,巨阙穴也。 或用新砖绕红,韭菜汁泼之,将病足踏于其上烫之。
朱砂轻粉麝雄黄,铜绿枯矾寒水入,胆矾乳没共蜗牛,丸如绿豆葱酒服。初肿如绵,皮色不变,亦无焮热,疼痛日增,无论单双,俱宜服五积散汗之。
<3>三日后解缚视之,以枕支于足后,用手扶筋,再以手指点按其筋结 <4>内服正骨紫金丹,灸熨以定痛散,洗以海桐皮汤,常服健步虎潜丸 [3]若稍愈后,遽行劳动,致□骨之端,向里歪者,则内踝突出肿大;向 外歪者,则外踝突出肿大,血脉瘀聚凝结,步履无力,足底欹斜,颇 费调治,故必待气血通畅全复,始可行动。 因其根深,故有疽名。
痛多减一丸,痛少服二丸,以瘥为度。灸法温暖宜于午,上下阳阴先后分,脉数新愈不宜灸,欲灸三里过三旬。
宣软为顺,坚硬如石者为逆。仲景云:从口流向四肢者顺,四肢流入口者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