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原不一,审其因而治之。《吕览》《礼记》,以非时之气为疫,即伏邪因感而发。
法宜建中汤加附子,温补其阳自愈。此《易》言火气之燥烈也。
盖邪伏之深,亦可期年而发。阴亏水不涵木,七情郁结化火,风邪乘袭,厥阴横扰阳明,目为肝窍,胃脉挟口环唇,肝在声为呼,胃受疾为哕,诸汗属阳明,谨防呃逆鼾呼大汗。
夫人身不外气、血两字,气为阳,天也、夫也;血为阴,地也、妻也。盖瘴疟之作,率由饮食过度,气滞痰结,而槟榔最能下气消食去痰,故人皆狃于近利,而暗于远患。
收涩丸,主治痢疾滑脱不止,连年不愈,诸药不应者。 又阴阳应象大论曰:夏热于暑,秋必痎疟。
旷日持久,用收涩等法,即痈疡合口之意也。亦有水停心下而作悸者,悸亦心动不安之貌,与怔忡相同,怔忡重在心阳不足,悸则重在水停心下,必有水声为据。